截至2011年底,全省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超34464家,這個數字還在不停地被改寫著。而在近幾年開展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建設行動中,山東省更是涌現出了一批經營規模大、服務能力強、產品質量優、民主管理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。很多合作社的經驗需要總結,很多好的做法值得推廣
記者曾多次到濟南魯鴻山雞養殖專業合作社采訪,這家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劉偉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:干練而富有激情。
今年6月6日,記者到濟南魯鴻山雞養殖專業合作社采訪時,劉偉剛在北京談妥一樁生意,他的“魯鴻”牌山雞蛋終于打開了北京市場,一個訂單就售出8萬枚。
劉偉說:“‘魯鴻’牌山雞蛋經嚴格質量檢驗達標升級,北京方面已允諾逐年擴大購買量,這給合作社發展奠定了基礎,社員們收益可翻兩番。”
劉偉,今年32歲,濟南濟陽任風鎮東升村人,2007年初,他為脫貧致富,借錢和幾戶村民合伙辦起山雞養殖場,因市場原因生意時好時壞,發展甚難。
他介紹,當時全場只有2000只山雞,,因管理經驗不多,沒有規模,養豬場雖然賺錢,但賺的不多。
2007年,劉偉成立了濟南魯鴻山雞養殖專業合作社,展開了合作互助,才圓了他的致富夢。
他深有感觸地說:“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誕生,讓農民致富有了契機,當年入社社員近30戶,年存欄達3萬多只,規模上去了,也能帶領更多的村民致富了。”
2008年,濟南魯鴻山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申請注冊了“魯鴻”牌山雞蛋商標,從此,這家合作社在市場上有了名氣。
“從建社之日起,我們堅持高起點、高標準、高質量,生產實行‘五統一’,全面實現國家標準化管理,獲得了農業部的綠色質量認證,飼料全部從大企業名牌產品購進,并有嚴格的質量檢驗,從不打折扣。”劉偉說。
因這家合作社以誠信為生命,得到了銀行的大力支持,濟陽農信社一次就貸款給合作社90多萬元。從2007年到2012年,這家合作社從建社時的30多養殖戶發展到80多養殖戶,年年存欄量發展到15萬多只,加上散戶飼養,年存欄量達17萬只。5年間,全社共贏利2000多萬元。濟南魯鴻山雞養殖專業合作社規定,社員可以以土地,資金、技術等形式入股,按入股份額多少享受分紅。按照章程,年終提取30%至50%的公積、公益、風險金后,其余的全部用于成員的股金分紅,僅去年就向社員二次返利150萬元。
為了帶動更多的農戶致富,劉偉對80多散戶養殖戶進行了入社培訓,以示范帶動散戶,讓“魯鴻”品牌做大做強。目前,“魯鴻”牌山雞蛋現已遠銷全國各地
記者日前采訪劉偉時,正在忙碌的他興奮地告訴記者:“現今,俺合作社第一、二批入社社員已脫貧致富,100%達到了小康生活水平,其中有30%社員成了富裕戶。下一步,合作社的目標是‘形成經營企業化、布局區域化、管理信息化模式’,帶領更多的群眾共同致富。”